3月15日晚8点,央视财经频道年度重磅节目《3·15晚会》如约而至。这场持续33年的消费维权"照妖镜",今年再度撕开两大暴利行业遮羞布,引发全民热议。截至发稿前,"3·15相关话题"已占据微博热搜前10中的6席,单条短视频播放量突破3.2亿次。


触目惊心的现场曝光

晚会首个曝光画面直指某头部预制菜企业生产车间。暗访镜头中,发霉变质的肉制品被工人随意喷洒抑菌剂后重新加工,标注"零添加"的儿童套餐实际检测出6种防腐剂,其中双乙酸钠含量超标12倍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涉事企业竟持有"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"称号。




雷霆出击的执法现场

节目播出仅3小时后,市场监管总局专项小组突击检查涉事企业位于山东的中央厨房。执法记录仪画面显示,冷库内堆积着过期两年的冷冻鸡爪,电子台账中存在大量阴阳报表。凌晨1点47分,该企业法人代表王某被警方带走,其戴着手铐低头钻进警车的画面在网络疯传。




医疗美容行业暴雷

晚会第二个重磅炸弹投向医美领域。记者卧底发现,某连锁医美机构使用未获批的溶脂针剂,将成本18元的生理盐水以9800元高价注射给消费者。更触目惊心的是,所谓"韩国专家团队"实为三天速成班学员,手术室监控拍下无证医师操刀削骨手术的全过程。




企业凌晨上演道歉潮

16日零时起,涉事企业开始危机公关。预制菜企业官微连发4条致歉声明,宣布全国下架涉事产品;医美集团紧急关闭23家门店,承诺成立5000万元赔付基金。但网友发现,涉事企业的道歉声明与去年食品添加剂事件模板相似度达87%,被调侃为"复制粘贴式悔过"。




行业地震正在蔓延

截至上午10时,北京、上海等地超市已全面下架曝光品牌预制菜,电商平台相关产品搜索量暴跌92%。医美概念股早盘集体跳水,其中涉事企业股价暴跌19%触发熔断。法律界人士透露,本次案件可能适用《刑法》第一百四十三条"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",涉事人员面临十年以上刑期。





3·15晚会再曝行业黑幕:知名企业被连夜查封

这场年度打假风暴持续发酵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6日早间召开紧急会议,宣布启动为期三个月的"民生领域铁拳行动"。当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变成企业"渡劫日",我们不禁要问:还有多少未被曝光的行业潜规则在侵害百姓利益?这场打假风暴能否真正涤清市场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。

23年有笔收据重复做账了怎么处理?在23年改还是在24年调账

在会计实际工作中,遇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,比如重复做账。当发现账目中出现了重复做账的情况时,需要及时处理。那么,23年有笔收据重复做账了怎么处理?在23年改还是在24年调账?有兴趣的话,跟着之了君一起...

订阅邮箱